主办单位: |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 师资信息 | |
---|---|---|---|
联系人: | 徐老师 | 联系电话: | 13305739375 |
开班时间: | 2018-11-30 | 开班地点: | 嘉兴 |
培训科目: | 化工—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 培训人数: | 50 |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研究安全法规的起源、产生、发展和制订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化工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法律法规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过程,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掌握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现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表现形式,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层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运用安全法规的基本知识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运用安全法规的基本知识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安全生产法所构建的基本法律制度;
2、熟悉《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权利和安全生产义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员的职责。
大纲正文
一、安全生产法律概述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法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安全生产立法的意义、安全生产执法的原则,了解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熟悉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 法的特征和分类;②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③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2)教学难点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展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概述;
(2)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3)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安全生产法
1、教学目的
了解《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了解安全生产的其他规定,了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熟悉《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规定,熟悉安全设施、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规定,熟悉生产经营祖业现场安全管理的规定,熟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掌握《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掌握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机构的规定,掌握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权利。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基本规定、适用范围。
(2)教学难点: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追究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展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
(2)《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规定;
(3)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4)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5)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7)安全生产法律责任。
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1、教学目的
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刑法》、《劳动法》等在安全生产中的适用范围,熟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具体内容,熟悉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储存运输单位、检测检验机构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掌握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使用、经营、运输及登记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规定。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具体内容;
(2)教学难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展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基本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劳动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法;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安排较多的案例分析和举例,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消化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考核方式与评分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每学期安排期末考试一次,如有必要,可增加1-2次阶段测验(形式为笔试或上机概念题测试)。期末考试一般都以笔试形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出卷应主要采用试题库随机抽取,以提高考试成绩的客观性。
推荐教材:注册安全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编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017版)[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资料: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